锂电产业属于新能源、新材料的新兴产业,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尤其是动力锂电池更备受关注。按照锂电生产及其运用的地位划分,锂电产业链组成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上游产业——资源的稀缺性
锂电上游产业主要是天然矿产资源,包括钴、镍、锰、磷、铁、锂及各种化合物,其中尤以钴和锂用量最大,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储量有限,属于稀缺资源。
(二)中游产业的材料环节——研发新品种的核心
锂电产业链第二环节属于锂电产业中最核心环节,决定了锂电技术进步的关键。它由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导电剂、粘结剂、导电剂、极耳、铝塑复合膜等构成电芯的原材料组成。其中市场容量最大、附加值较高的是正极材料,大约占到锂电池成本的30%,目前已批量应用于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钴镍锰酸锂以及磷酸铁锂。
钴酸锂最早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技术发展至今已很成熟,并且广泛应用在小型低功率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电子产品当中。
镍酸锂和锰酸锂由于存在容量低、循环性能差、有安全隐患等固有缺陷,因此只能用作过渡材料,短期内用于动力电池有所表现,长期必然被磷酸铁锂所取代,
钴镍锰酸锂也就是三元材料,它融合了钴酸锂和锰酸锂的优点,无论在小型低功率电池还是在大功率动力电池上都有应用。
磷酸铁锂材料目前最被业界看好,但却是当前用量最少的一种正极材料, 2008年全球供应量约在1500吨左右。
隔膜系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毛利率通常达到70%以上,占了锂电池成本的20-30%。但国内能够生产隔膜的企业屈指可数,导致一直受制于国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这是锂电制造成本很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也是影响锂电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此意义上看,发展隔膜对促进中国锂电产业具有重大意义,但从投资角度言,隔膜具有典型的“高技术、高资本”特点,且项目从启动到投产运行周期很长,投资风险较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企业对这一重要领域的投资。
电解液是影响锂电池性能的又一重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约12%左右,毛利率接近40%。目前国内电池生产商电解液配套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只有少部分使用进口电解液。电解液在未来的3-5年依然是一个朝阳产业。
负极材料、粘结剂、导电剂、极耳、铝塑复合膜占锂电成本比例较低,其中负极材料在国内已经实现产业化。
(三)中游产业的规模化制造环节——推行品牌战略的中心
锂电产业链中游环节是电芯制造和PACK组装。相对来说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大规模制造产业,国内外涉足该领域的企业众多。而尤以大企业竞争优势明显,行业地位很难撼动,其中不乏像索尼、三洋、三星、LG化学等跨国知名锂电业巨头;国内近些年上规模的企业也不断增长,现整体产业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其台湾地区。中游厂商的共性特点是资本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技术
工艺成熟且有能力生产各种锂电池,除传统钴酸锂电池外,还能生产新型磷酸铁锂电池。
第一批投身于我国民族锂电事业,在锂电池制造领域已有10年历史的深圳市邦凯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锂离子二次电池研发、生产、销售及其应用解决方案于一体的高效节能移动电源方案专业提供商。该公司以其拥有的BK(邦凯)、Encel(英赛尔)两大知名锂电品牌,液态锂电、聚合物锂电、圆柱锂电、锂铁磷酸盐动力电池四大系列产品,跻身于世界锂电池制造商前列。公司还自主研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锂铁磷酸盐动力电池,并自2008年开始在3G、固态聚合物、动力电池等领域重点投入和拓展高端应用市场,着重打造属于“邦凯”品牌的移动电源解决方案终端产品,迄今已获得市场快速响应。
(四)下游产业——风景这边独好
锂电产业链下游是指应用环节,包括低端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电动工具、矿灯市场,中端的风电和太阳能储能市场,以及高端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代步车、电动轮椅、电动轿车及电动客车市场等。在军事航天领域如坦克、潜艇、火箭、月球车等方面,锂电也大有用武之地。
电动自行车市场是目前最被看好的锂电应用市场之一,国内目前很多厂商正积极投入电池生产线建设,但因受国家产业政策及其消费政策偏差的影响,短期内国内几乎没有市场。
电动轮椅车、电动摩托车及其他代步车与电动自行车情况类似,本土市场还有一个培育期,但国外情况相对乐观。这种情形与太阳能电池产业颇为相似,中国是最大的制造生产地,但市场却在海外——好东西往往是外国人先享用。
值得提及的是,动力锂电池发展前景美好。从市场情况看,镍氢电池在动力汽车应用上曾有不俗表现如丰田普锐斯,但由于相对能量低、制造成本高,现已不再是重点发展方向;燃料电池开发的历史也较长,但由于系统复杂且维护困难,氢的储运又是一大难题,至少5年内不会有作为。相比较而言,锂电池除一致性还有待提高之外,作为汽车动力电池不能不成为最佳选择,包括日本、美国、中国在内的汽车巨头几乎一致看好锂电池,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