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的动力锂电池产业规模继续向前推进,尽管锂电池自身的成本、寿命、安全,均衡技术等问题有待解决;但中小储能项目遍地开花,对动力锂电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可喜的信号。成品锂电池组市场规模为35亿元,比2011年的26亿元增长34.6%。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占比为57%,是动力锂电池最大的需求市场。
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锂电池出口市场也积极向好,2012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口市场份额占比约20%。2012年动力锂电池出口金额约7亿元,其中直接出口1.5亿元,通过整车厂商、系统集成商等间接出口约5.5亿元。
虽然有这么多的成就,但表现为行业方面的问题也不少,表现为三个方面:低端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集中度不够。
1、产能过剩:2012年底中国动力锂电池企业家数达到105家,而2008年的时候仅有10家动力锂电池企业,这带来了过去4年锂电池的产能急剧扩张。放眼未来,以目前在建和已建的产能来看,2013年的动力锂电池产能约40亿安时,2015年的产能约100亿安时,2017年200亿安时;而其中大部分产品一致性、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等均不能满足纯电动汽车的需求。
这样,一批曾经想在纯电动汽车方面“大展拳脚”的企业,包括比克这样的国内三甲,现在也寄希望于低端的电动自行车市场来维持收入。
2、核心技术缺乏。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授权和在审的动力电池专利数量达到1540件,其中657件发明专利,827件实用新型专利,56件外观设计专利。锂电池作为我国动力电池发展的重点,相关专利比例超过60%,但是磷酸铁锂、陶瓷隔膜等核心材料的技术仍然被外国企业掌握。
3、集中度不够。目前我国各级动力锂电池相关产业联盟超过20家。产业联盟本身是一个技术共享平台,但是部分联盟却更多地参与了地方财政、土地、订单等资源的分配;这不利于资源的集中,也容易形成灰色地带,未能对动力锂电池的技术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正是由于以上三个原因,目前我国动力锂电池企业只有2~3家能勉强盈利或持平,其余企业几乎都是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