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教是中国电池网创始人兼CEO,进入六月份以后,针对赛迪报告给出的国内锂电池规模到2015年超千亿的数据,他给予支持,并从多方面进行了解释。
赛迪报告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1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将达到278.1亿美元,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应用将带动全球锂离子电池的产业规模达到523.2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的情况则是:2013年锂离子电池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41.7亿元,同比增长33.2%,并且未来三年市场规模增速均会保持在30%以上,到2015年,整个中国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达到1251.5亿元。
赛迪报告进一步指出,全球锂电池产量增长的诱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在技术不断成熟、政府扶持政策不断落地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快速产业化的趋势,另外,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新能源等产业也将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而中国市场则是得益于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
于清教认同上述赛迪报告,他说,尽管新能源汽车目前并不被市场买账,但是由于能源、环境等问题,新能源汽车将是一个无可否认的趋势。从现状来看,现在全国有1.2亿辆新能源汽车,1.5亿辆电动自行车,50万个充电站,都在用电池,还包括飞机、坦克等都离不开电池。于指出,这5年,包括民间资本在内,投资新能源领域的资本在8000亿元左右,其中在电池、电池生产材料等环节投入锂电池生产厂的资金至少有3000亿元左右。
鉴于国内动力由于资本投入过剩及下游需求不足,导致锂电池产业比较浮躁的现状,于清教分析了原因并提出来国内锂电池生产的改进方法。
按照于的归纳,做动力电池的企业,十年来没有一家企业赚钱,究其原因就是市场需求太小,生产的产品都是贵族。现在中国要实现弯道超车需要有技术、人才和管理体系、制造业的基础。在技术和市场的关系上,他认为应当在扩大市场的同时寻求技术的同步发展,而不是坐等技术发达起来,否则,产业化终将停留在实验室里。
于同样用一组数据来说明自己对全球电池的信心,从而为锂电池市场规模终将扩大找出依据。据其提供的数字表明,电池产值2010年在5000多亿元,这并不包括太阳能电池,2012年达到了70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15年将突破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