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目前有很多地方政府委托其介绍投资公司收购或注资其辖区内的新能源电池企业,而这些大大小小的政府正是2009-2010年动力锂电池产能陆续上马的主要推手。
动力锂电池产能过剩在于两个轮子的联合推动:动力锂电池企业有技术和初始资金,政府有资源和政策,包括金融和财政政策的倾斜。政府的引资动机与企业的融资动机结合到一起,而其中的结点就是一个个锂动力电池项目。
以天津为例,天津境内主要有中国比克电池股份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等三家动力电池企业,比克和捷威目前都面临经营困境。成立于2001年的深圳比克,2006年在天津建立国内最大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之一,正是这一项目促进了其母公司中国比克在纳斯达克的上市。有别于中国比克在深圳总部以液态便携锂离子电池为主,天津比克则以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为主要方向,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反“爆发”,使其动力汽车电池产品无路可销,而不得不转入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组的生产,这一改变显然不够当初的设计能力吃饱喝足。
捷威跟比克一样,原来设计的是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产能,现在被迫转入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组的生产。了解捷威的业内人士都知道,捷威正是在国内新能源概念被看好,政府表示大力支持的2009年正式上马的,这个投资达7.28亿元的大型项目在建成之日并未达产,因其建成之日正是新能源汽车面临无市场局面的开始。
天津市的情况是国内锂动力电池现状之一斑,没有市场导致的亏损使得中国境内动力锂电池企业难以为继,而政府和企业自身的误判是根本原因。从政府来说,当然希望境内产业规模做大,这对于解决许多社会问题有帮助,陈清泉表示,“很多地方政府认为,动力电池就是购买几个设备、采购一些原料,按照国外的成品‘COPY’一下就可以了。但一方面,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不稳定,另一方面,市场未如当初设想的那样发展起来。很多企业成了烂摊子,急切地想转手。”非专业人士甚至觉得动力锂电池的技术复杂性最多也就象仪器仪表电池或者普通的工业电池那样。
而企业上马动力电池项目也是基于与地方政府同样的判断,相对于其他项目,“新能源”的光环让企业在投资该项目时可以得到更多的地方扶持政策,这似乎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甚至企业因此产生了完全主观的引诱地方政府的动机。不过,结果还是市场说了算,就在企业和地方政府一厢情愿地大干快上锂电池项目之时,相对于市场容量的过剩正在一步步积累,从而发展到目前企业急于把手头项目出手的局面。